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三十八章 纠结的军用航空发动机 (第4/8页)
俄罗斯方面给中方的报价也是达到了一千万美元一台。 彭国琛已经不再考虑这事的真假了,还是上报交给上面决定好了,要是对方真能弄到这些发动机,那么对他们战忽局的重视程度可能还要提高一个层次。 彭国琛道:“那好,我会及时向上面汇报,到时候给你答复!” 陈新道:“ok,十台f119加十台117s涡扇发动机,货到付款,到时候我会通知你们的!” 下了后,陈新扭头问钢镚:“钢镚,帮我查查,最近那些国家会举办大型航展?” 钢镚头也不抬道:“6月20日到6月26日,巴黎航展!” 陈新大喜,巴黎航展可是世界上最大的航展之一,到时候f22和苏-35肯定会参展,f119和117s涡扇发动机有着落了。 作为一名军迷,陈新对华夏军用航空发动机的怨念由来已久,现在能在这方面尽一份力,他自然不会吝啬。 事实上,发动机一直就是中国的软肋。 从周en莱总理在世时评论华夏飞机的“心脏病”开始,到现在50多年了。华夏的发动机依然是兵器工业最大的软肋。 不仅仅是歼击机和大型运输机的涡扇发动机,就是直升飞机的涡轴发动机,中型运输机的涡浆发动机,大型舰船的燃气轮机,中小型舰船和坦克的柴油发动机……无一例外,都是华夏的软肋。 航空发动机,更是软肋中的软肋。 到目前为止,在航空发动机领域,华夏与美国差距至少在30年左右,一代到一代半,这个事实我们没法否认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