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之一一零 论天下 (第7/8页)
满了高拱的汗水,其实李彦直所提议的这些变革,在民间——尤其是东南沿海已有相当的现实积累。 比如“科举改革条”,自开海以来,东南的学术便蓬勃发展,对各种新学在开明士子中都十分风行,只是因不列入科举条目,研究这些学问的新秀们不免被老学究们批评为“不务正业”。 又比如财权审计与县级政务法务分立,在大明的新疆土如大员、南洋等地,市舶司总署所在的上海,都已经在实行了。 大明的制度与立法远远赶不上现实的变化,即便如徐阶、高拱等顶级官僚,对这些已经产生的变革也讳莫高深,中央官员对李彦直影响下东南的政务变化、财权变化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只是做,不敢说,以免触动整个大明的立国根基。 至于内阁成员的遴选,首辅大臣的去就,更是因循着“规矩”,而不敢明确地提出要将这些官场现状变成明文法实行起来。这两任的首辅徐阶、高拱架空了皇帝,在许多士大夫心中仍然是一种“变态”而非“常态”,皇帝在成文体制上和士民的心里仍然是权力的最高象征,人心既存此念,则只要一起变化,朱明皇帝的权力随时都会复辟,而且一定会来得猛烈非常! 但李彦直这时却要戳破这层窗户纸!要告诉全天下首辅执掌国政乃是“常态”,而非“变态”,这便几乎要在义理上推翻朱明皇朝的合法性了。 高拱读罢此信,竟然产生了要赶紧将此信烧掉的冲动,但他还是忍了下来,对于李彦直的提议,他心中充满了矛盾。 他毕竟有着为国为民之心,从这封信中他看到李彦直的思路毕竟比自己还要开阔得多,他看到了李彦直在国事面前的诚心,看到了这个国家若按照镇海公的建策进行改革,或许会变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