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138章 东边日出西边雨 (第3/4页)
然后是第三天,第四天…… 九十年代,正是全国第一轮下岗潮。 当孩子上不起学,老人看不起病,肚子饿的咕咕叫的时候……什么铁饭碗、金饭碗,碗里没有饭,要碗还有什么用? 最后就连刘健的师父,都拎着两瓶酒上门,希望刘健能把他的儿子,带到顺河的机械厂工作。 其他几十个回到矿山机械厂的工人,也受到了差不多的待遇。 刘健一脸紧张的看着杨东升。 这几百人的命运,可全在杨东升一念之间。 听完陈志麻的介绍,杨东升沉思了一阵,拨了一个电话号码。 “志刚,嗯,我回来了!这个年过的怎么样?给你说个事,年后我就准备上杨马街二期工程,财务部要做好准备。” 杨东升放下电话,刘健冲杨东升深鞠一躬,“杨总,我代表矿山机械厂几百口子职工,谢谢你!我们商量过了,只要您愿意用我们,我们可以接受工资减半!” “工资减半,为什么要减半?” “这不是……” “刘健,如果厂子规模扩大后,工资不但没有增加,反而减少,那就是你的失败,也是我的失败了!” 工资减半,而且是他们自己主动提出来的,杨东升顺水推舟,固然是可以趁机省下一大笔支出,但是杨东升不愿意这么干。 后世,经常能在网上看到这样的鸡汤文:一个镜架,瑞士的工人能耐心打磨30天,我们国家的工人虽然在技术上可能不输他们,但却很少有这样的工匠精神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