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165章 (第1/3页)
三方粉丝闹得不可开交,而曹cao和陶渊明因为出场太早,竟是无人问津。 临窗的雅间,苏氏兄弟楼下依稀的争论,也饶有兴趣地讨论起来。 “曹cao、陶渊明、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,这些都是数一数一的名家,后面的课文,当真是不好猜啊。”苏辙淡笑道。 苏轼饮了一口酒,不假思索地开口:“魏武沉雄、渊明质朴,李、杜、白各有卓然之处,除了屈子和曹子建,我想不出什么人配与他们登上同一册书,还是紧随其后。” 上教材可是很神圣的事! 苏辙斟酌着:“李义山之七律颇有杜子美遗风,会不会是他?” 苏轼摇头:“义山虽妙,力不及尔。”他把玩着酒杯,心情颇为闲适,“说不定是那后世的新文学呢?” 毕竟他们的教材,可是新旧文学兼有的。 苏辙一想觉得也对,前面不是还横空插入了一篇《故都的秋》吗?嗐,要是能看一看他们的教材就好了,什么时候能看到兄长的诗文啊! 不止他们在猜,宫里的赵匡胤也在猜。 如果不是清楚的知道他们不能和楚棠联系,赵匡胤都要怀疑唐朝人给楚棠塞钱了。怎么一篇两篇的都是唐诗,七篇课文唐朝都占仨了! “难道我大宋无诗文可讲吗?”赵匡胤有些心理不平衡。 赵光义颇得这个兄长的喜爱,也有意在皇兄面前多刷好感度,此时上前假意劝慰: “皇兄勿急,江山代有才人出,我大宋怎会无英杰文章可讲呢?皇兄如此爱重文官,对文士亦颇多优待,我朝诗文亦当兴盛才是。” 赵匡胤闻言心怀稍慰,但还是有些着急。先前讲到陶渊明时,曾有只言片语言及宋代,什么南渡、偏安,寥寥几句触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