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169章 (第2/3页)
使天下耳目一新,弄笔之人始可自振词风,追而论之,东坡先生居功甚伟矣!” 北宋。 稍在苏轼之后的胡寅也对苏轼大为激赏:“我朝词章,至眉山苏轼,才得以洗尽绮罗香泽之态,拜托缠绵婉转的规则,逸怀高迈,超然尘垢,花间之词沦为宾客,柳七低唱不复推崇,苏轼不愧为欧阳子之后一代文宗也!” 茶楼雅间。 少年老成的苏辙少见的显出些雀跃的神色来:“自成一家新我歌词,兄长当真高才!” 一旁的苏洵捋着胡须赞许地点点头:“不错,是我苏家的好后生。” 苏轼被这一顿猛夸惹得有些反应不过来,他摸了摸下巴,目露思索。苏辙以为他发现了什么问题,忙问到: “兄长,可是有何事?” 苏轼:“子由,你说后世是不是极为擅长夸赞他人?” “?” 苏辙有些摸不着头脑。 “怎么每一个出场的文人都被夸的得天上有地下无的?” 苏辙:…… 哥你能认真点么? 弟弟控诉,老父亲苏洵的眼刀也飞了过来,苏轼轻咳一声,见好就收,转而道:“不知这楚姑娘说的另一个人是谁。” 这个话题转移得非常成功,苏辙闻言,若有所思:“与兄长一起代表豪放之章,莫不是那范希文范公?” 范公即范仲淹,写过《渔家傲·秋思》,其中"千嶂里,长烟落日孤城闭”一句,只有唐人风度,曾令兄弟二人赞叹不已。 苏轼闻言却是敛起神色:“我何敢与范公相提并论?” 对那位贤士,苏轼一向是相当敬重的。 南宋。 辛弃疾也对这"另一个人"颇感兴趣,他和苏辙想到一起了:“这另一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