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大明嫡长子 第860节 (第6/7页)
各个府学、县学当中插入科学的教育内容,这怎么做到?就是考试考这一科,你学不学? 他还要国库投入更多以建立私塾,同时让更多的孩子进入私塾。 此外,还要与科举制度有机的结合起来。 从县里开始,一级一级的往上考,考上了就进入上一级学校,最终进入这些高校。 实际上就是套上现代教育体系的外壳。 这样一来,大明就在成体系的教育自己的百姓。 如果这一点再能完成,那实在是不敢想象,因为全世界其他地区的国家都是充斥着文盲,包括大明现在也是。 至于学而优则仕,这种观念实在很难改变,官本位是刻在骨子里的,孩子们结业以后就是要做官,就是不去企业或者其他领域,这就交给每个个人自己去选择吧。 生活会把一部分逼向企业的。 也只有不断的吸收这些知识水平较高的人才,产业才能进一步发展。 这就是朱厚照此次要动的地方,相比于税法当中的一些或大或小的缺陷,他自信这件事更加重要。 载壡也跟上讲,“父皇,儿臣觉得是不是这样,将来从中央到地方的私塾建立以后,学生是逐级考试,一直到院校毕业,这时朝廷给他们两条路,第一便是参加科举,第二便是由院校派发结业证明,他们可对应进入自己所学的行业。如此一来,则私塾、院校、科举以及行业能充分连接,只要坚持几年以后,造船行业可以专才不断,纺织行业也能专才不断,而百业兴旺,天下自然大兴。” 载壡这番话说到朱厚照心底里去了,“这是对的,而且具有可行性,记下来,今后在改制中尝试实行。” 毕业之后自主选择,考上科举就做官,考不上自己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