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334节 (第3/7页)
开明、兼容并蓄的政策,鼓励各个斯坦、还有什么叙利亚伊拉克、还有地中海、中西欧各国的日常宗教活动,但必须给所有的宗教文献和宗教场所都提供汉文版本。 因为大宋一向鼓励百姓出国门交流,当地领袖还以为这是要帮忙推广本土宗教文化,纷纷喜上眉梢。 殊不知,陆秀夫根本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。 如今,汉文化学校已经在每一个海外领土都建立起来了,并且正在以雨后春笋的趋势飞快增长,大量的汉文和儒学教师正在被派往各地驻扎,飞入千家万户进行教学宣传。 等再过了两三代人,当汉文已经完全成为了当地第一通用语言的时候,届时所有的宗教文献都会全部改成汉文。既然使用了我们的语言,又岂能不尊崇我们的文化,世世代代打下我们的烙印呢。 此外,还有一批汉人衣冠、汉人建筑、汉人艺术文化的传颂者,从中原出发,前往了五洲四海。 从前是觉得科举录取名额太少,现在是名额扩充了几十倍还嫌不够用,帝国境内从南到北,何处不需要大量的人才去搞建设,搞开发? 凡是有才者,都一视同仁,被分配到了最合适的职位。 就连身份比较敏感者,比如张珪,也在高中了北方状元之后,自请前往中亚巴格达搞汉法推行,务必要让整个中亚地区都施展开汉法,如今是搞得风生水起。 邓剡作为礼部尚书,在一般时候只需要管理朝中礼仪就行,到了他这边却还加上了外交重任,特别是汉礼的海外推广,每日都过得相当繁忙,恨不能把自己掰成几瓣各自干活,有时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。 陆秀夫见长期这样下去不行,怕不是要给光荐折腾傻了,于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