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一百一十三落幕之后 (第2/6页)
远小于他人。这句话不正确,却能在多数的情况下实现。每个人都心知肚明,比起一般人,出事后他们所承担的东西——无论是犯错的成本,还是犯错后要付出的代价——都要少得多。 就拿季听潮来说,他现在是落马了,但季家还在,他经营多年的人脉关系网也还在,只不过是一时形势所逼,该低调的低调,该避嫌的避嫌,远远没到树倒猢狲散的地步。刑满出狱后,季听潮一样还有许多路可以走——譬如经商,譬如出国,总之,离一般人所想的穷困潦倒、人人喊打差远了。 再则,季听潮这样的人不可能没有预先的准备,这些准备或许是海外某个离岸信托,或许是存放在海外银行保险柜里的金条、古董、艺术品和房产证书。 况且还有季云驰。 哪怕季云驰已经改了姓,也抹不掉他与季听潮的血缘关系。再说,季听潮和季云驰现在只是观念上的不合,从前也没有虐待过季云驰,也是好好地将他养大了,不过这种好或许不是季云驰想要的好。 可如果哪一日季云驰改变了念头,他很有可能还会去借季家和季听潮旧时的人脉,很有可能也会听从、接纳浸yin了官场几十年的父亲的建议。那时候的季听潮即便只是坐镇后方,却也能借着儿子的命和名“延年益寿”。 法律上的事尚且如此,道德方面更不消说。 季听潮半公开与同性情人同居又如何。在他风光时,旁人只会捧一句“真性情”,夸两句“重情深情”,顺带高看几分“颇有手段”的原微,在他落魄时,旁人也不会在他的私生活上苛责太多,甚至会在某些场景下惋惜地感叹,“季听潮是个有能耐的人,不过他不为了该那个男人跟赵宁宁离婚,否则赵宁宁还能帮帮他。”。 而原微在主动举报季听潮后,在这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