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书我不穿了!_第192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192节 (第3/8页)

套,毕竟字帖这种东西在这个非常珍贵。

    结果许多先前没抢到雕版的,都像狼一样尾随而来,想要购到一套整版,甚至还有买不起的集合起来,想要集资购买。

    襄阳最拳头的产品是一种羊毛、麻、丝混纺的布料,厚实坚固,有点类似于后世的牛仔布——没办法那边的纺织业实在太卷了,没有新产品,很难卖出高利润。

    这种厚实耐磨的布料草原诸部争相抢购,根本没能流到东吴,如今这里居然也在卖,许多江南纺织世家都加价买了回去,想研究仿制。

    不过,让萧君泽意外的是,卖得最好的,居然是历阳书院修订加注后的《公元字典》,字典的内容大部分是当初萧君泽在北魏时弄出的声韵拼写之法,历阳书院召集了三百多人,将一些古音、方言也标注进去,同时引经据典,把收录五千多个字逐一做了解释。

    让萧君泽惊讶的是,许多人居然直接把字典当书本一样阅读。

    原因是“许多经典的古书,都已是孤本,我等贫寒人家,闻所未闻,如果难得有一书可以寻章断句,看到一鳞半爪,已是幸运之事!能让人时时揣摩、思考。”

    所以,哪怕一本厚字典卖到五百多大钱,购买的人还是络绎不绝,要知道这时候,一匹三尺宽,十丈长的绢也才买五百多文。

    至于零碎的针线、梳子、铁钉,则是走量,尤其是铁钉,以前铁匠都不屑去敲钉子,繁琐又卖不上价,但如今,这些襄阳用切割法做出的廉价钉子,却让是让造船、木匠等工人欣喜若狂,如果有的选,谁愿意去用木钉竹钉啊。

    另外便是种子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