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110章:是被迫的还是自愿的? (第5/8页)
单纯的从民间募集粮草,根本没用。 所以刘恪选择了股筹。 而他付出的,则是个人信誉,自己半年以来,无一败绩的威名。 想要继续这么做下去,他就不能败。 同时还将股筹和一个崇高而神圣的行为,绑到了一起。 即爱国行为。 而且还加入了保护琼州土地,保证秋收成功等,各种直接关乎到百姓利益的行为。 多重绑架之下,百姓们就有了更多捐献粮食,换取股筹的理由。 按刘恪的想法,如果能顺利发展下去,百姓们对大汉的认可度会越来越高。 简单来说,就是会越来越爱大汉。 等到百姓们将自己缴纳的税赋,看做是荣耀。 想着楼船上的一根桅杆,汉军手中的一支戈矛,皇帝赶着的一条驴子,全是他们的税赋所化,并为此自豪,霸业可期。 这将是刘恪未来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过程中,极为不可或缺的一环。 大汉较之于东胡,唯有一胜,那就是人心。 他就必须将这一点做到极致。 毫无意外,在刘恪堪称不可思议的连番大胜之下,配合【王侯将相宁有种乎】的号召,与【忽悠】的话术双管齐下。 这成分极为复杂的股筹,完完全全赢得了百姓们的信任。 人们纷纷开始捐献粮草。 但这时候,就没有第一批人的优待,一两就是一两,二两就是二两,记少了不行,记多了更不行。 无数人后悔莫及。 早知道刚才就冲上去了,哪怕只是脑热口嗨呈一时之快,也能净赚一石米粮啊! 多倒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