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流放后我帮夫君金榜题名 第79节 (第8/9页)
籍出身的子弟少有埋头苦读的, 去?年?秋天的院试参考人虽多, 但真能考过的却没?有一个商户, 唯独陆尚早些年?考下了功名,又卡着最后的年?龄期限,成了书院里唯一的特例。 书院分甲乙丙丁四个班, 丁班全部由未上过考场的幼童组成, 原本班上只有二十来人, 但经历了改制后,去?年?又新?入学了一批商贾出身的学生,大多都是八九岁,家里早早请了西席, 原是想?学几个字好方便日后接管家业的,现下却捡了大便宜。 这些孩子满足书院的入学要求, 圣上下旨时?又曾鼓励一视同仁、有教无类,鹿临书院作为在大昭都排得上名号的大书院,自然要支持圣上新?政,可新?学生招进来了,并不代表真能受到全然一致的对待。 除去?丁班外,剩余三个班就全是年?龄在二十五以下的秀才了,班内学生都是通过入学考试后分的班,每月一小考,每年?一大考,连续三次小考不合格者降至下一等第?,五次不合格者劝退,而?大考不合格者亦是直接做退学处理。 当然,若是在小考大考中表现出众,也有升入甲班或乙班的机会。 近三年?来,三班总人数始终维持在百人以内,其?中甲班人数最少,仅有二十人左右,乙丙班各有四十人。 陆尚有秀才身不假,可这功名也并非他亲自考来的,便是当初通过入学考试,还是因为有姜婉宁考前半月突击,这才混了个吊车尾,全无意外地进入到丙班中。 旁人在丙班,那是恨不得头悬梁锥刺股,争取早入进入到甲班,接受院长的亲自授课,也好一举中第?,光耀门楣。 但换成了陆尚在丙班——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